世界上许多伟大的文明都是围绕着强大的河流发展起来的——尼罗河上的埃及,密西西比河上的土墩建造者文明,印度河上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有幸拥有两条大河:长江和黄河(或黄河)。
关于黄河
黄河也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或“母亲河”。黄河通常是肥沃肥沃的土壤和灌溉水的源头,在有记载的历史中,黄河已经转变了 1500 多次,变成了席卷整个村庄的汹涌洪流。因此,这条河也有几个不太正面的绰号,例如“中国的悲伤”和“汉人的祸害”。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不仅将其用于农业,还用作运输路线,甚至用作武器。
黄河发源于中国中西部青海省巴彦哈拉山脉,流经九省,然后在山东省沿海注入黄海。它是世界第六长的河流,全长约 3,395 英里。这条河穿过中国中部的黄土平原,带走了大量的淤泥,这些淤泥使河水变色并因此得名。
中国古代的黄河
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始于夏朝时期的黄河沿岸,从公元前 2100 年持续到公元前 1600 年。据司马迁的《史记》和《礼记》记载,为了抗击江河洪水,许多不同的部落最初联合到夏国。当一系列防波堤未能阻止洪水泛滥时,夏人反而挖了一系列运河,将多余的水引向农村,然后流入大海。
由于黄河洪水不再经常破坏他们的庄稼,夏朝统治了中国中部几个世纪,因此团结在强大的领导者的背后,能够产生丰收。商朝在公元前 1600 年左右继承了夏朝,并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以肥沃的河底土地的财富为食,商族发展出了以强大的皇帝、甲骨占卜和精美的玉雕等艺术品为特色的精致文化。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8年),伟大的哲学家孔子出生在山东黄河邹村。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几乎与河流本身一样强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除战国,建立统一的秦朝。秦王依靠公元前 246 年建成的郑国运河提供灌溉用水和增加作物产量,导致人口和人力不断增长以击败敌对王国。然而,黄河淤塞的水很快堵塞了运河。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去世后,成国完全淤塞,变得毫无用处。
中世纪的黄河
公元923年,中国陷入混乱的五朝十国时期。这些王国包括后梁和后唐。当唐军逼近梁都时,一位名叫团宁的将军决定攻破黄河堤,淹没梁国 1000 平方英里,拼命地阻止唐朝。Tuan 的策略没有成功;尽管洪水泛滥,唐朝还是战胜了梁朝。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黄河多次淤塞和改道,冲垮了河岸,淹没了周围的农场和村庄。1034 年,当河流分成三部分时,发生了重大的改道。公元1344年元朝末年,这条河再次南下。
1642 年,另一次尝试使用河流对付敌人,结果适得其反。开封城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围困了六个月。该市的州长决定打破堤防,希望能冲走围城的军队。取而代之的是,这条河吞没了这座城市,开封市 378,000 名市民中的近 300,000 人因此丧生,使幸存者容易遭受饥荒和疾病。在这个毁灭性的错误之后,这座城市被遗弃了多年。明朝落入满族入侵者之手,满族入侵者仅在两年后建立了清朝。
近代中国的黄河
1850 年代初期河流向北改道助长了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最致命的农民起义之一。随着危险的河流沿岸的人口越来越多,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数也越来越多。1887 年,一场大黄河洪水造成约 90 万至 200 万人死亡,使其成为历史上第三大自然灾害。这场灾难让中国人相信清朝已经失去了天命。
之后,清下跌在1911年,中国陷入与中国的内战和中国抗日战争,在此之后,黄河再次来袭,这次就更难了混乱。1931 年的黄河洪水造成 370 万至 400 万人死亡,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洪水。战后,随着战争的肆虐,庄稼被毁,据报道,幸存者将自己的孩子卖给了妓女,甚至为了生存而采取自相残杀的方式。对这场灾难的记忆后来激励毛泽东政府投资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包括长江三峡大坝。
1943 年的另一场洪水冲毁了河南省的庄稼,造成 300 万人饿死。中国共产党在 1949 年上台后,开始修建新的堤防以阻挡黄河和长江。从那时起,黄河沿岸的洪水仍然构成威胁,但不再造成数百万村民死亡或政府垮台。
黄河是中华文明澎湃的心脏。它的水域和它承载的肥沃土壤带来了养活中国庞大人口所需的丰富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