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是什么职业(为什么很多人讨厌hr)

最近,圈内有人转新世相“HR太难了”的吐槽长图,有人有共鸣,有人会感到不适,小编不喜欢那个长图,原因有两个:

一是强化HR刻板印象。

那个长图里说——“HR每天只有两件事——被鸽和背锅,日常四大难题——又被鸽了/人走了/需求又变了/候选人在哪里?”

HR难道只有招人一个模块的工作吗?员工成长、人才发展、干部培养、企业文化、组织能力提升……等等,这都不值得一提吗?

不断的去说HR与候选人的“被鸽”,强调HR要被业务部门的“甩锅”,本意是吐槽,实际上,反而是强化HR群体的“不专业”的刻板印象,矮化了HR的工作价值。

二是缺少正确的导向。

那个长图,开篇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HR的工作——“聊聊天就把钱挣了(各种面试)、工作轻松权力还大(不加班,掌握员工的生杀大权)、约约咖啡喝喝酒,各路大佬跟你走”。

这些贴给HR的关键词,不仅是刻板印象,更是一种不良的价值导向,有点像一些偶像职场剧里面的设定,不仅不真实,还让人感觉狗血。

HR的工作并不只有面对面沟通,约咖啡和喝酒是HR中极少的一种工作方式;而且,所有的工作方式都只是表像、手段,在职场,更强调的是工作结果——有么有完成共同的目标。

“HR不加班”,这就很不真实;“员工的生杀大权”基本都不掌握在HR手里,掌握在员工所在业务部门。

接着这个话题,我们来谈谈如何理解HR的工作,澄清一下HR的价值导向。

一、HR的工作都有哪些?

除了招聘,HR还有哪些工作内容?但凡对HR职业略有了解的,都听说过“HR六大模块”。

1、HR六大模块

小编画过一个图,把HR模块的工作内容简略做了细分。

以招聘模块为例,除了“对外招人”的工作(定需求、发广告、约面试、做背调、发offer),这个模块,有的公司还有“内部人才配置”的职能,比如大的公司,员工想换部门,部门也会优先考虑内部员工,像腾讯有一个“活水计划”,本质上,这都属于招聘的工作。

其他的模块就不一一拆解了,不同的公司,HR模块有不同的实践方式,比如培训模块,有的公司就发展为企业大学、能力中心,员工关系模块,有的公司就进化为共享服务中心。

的确,招聘是HR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但也只是之一。

2、HR新兴模块

随着时代发展、企业进化,传统的HR模块不够用了,现在HR领域已经长出来一些新的模块。

目前需求最旺盛的就是——人才发展、干部管理、组织发展。比如小米、华为等公司纷纷成立干部部、组织部,优先并重点去解决公司头部人才、人才梯队的问题。

这些新部门,其实并不属于“HR模块”,但属于企业的真实需求,这些需求是嫁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之上的。

3、HR最新的领域

前几天,我们写过一篇文章“大厂的HR工作新领域有那些?HR的新地图可进一步扩展:

(1)多元化管理——让员工更有尊严

这属于员工关系模块、员工关怀工作的升级版。

比如前段时间腾讯推出的员工退休计划,联想近年进行的全球包容性培训(反骚扰等内容);华为以满足不同国度、不同宗教信仰的员工的需求,在园区设立祈祷室等工作。

(2)数字化转型——为组织赋能

数字化转型,可勉强归类的人力资源规划模块、组织变革的升级版。

对HR来说,数字化转型不是上一个新的系统,而是伴随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要落地为敏捷的组织架构、人才的数字化能力提升、组织要具有数字化

(3)可持续性管理——为业务发展护航

我们以华为BCM(业务可持续性管理体系)为例,谈到人力资源体系,也要考虑“可持续管理计划BCP”。

这个“可持续”是对内的,当公司面临疫情、战争、地震、台风等突然事件,HR要有对应的工作。

目前大厂陆续成立的新部门ESG(可持续发展部),主要是对外的,比如百度去年成立的ESG、腾讯今年4月份成立的“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这个部门主要职能是社会责任、慈善与公益,跟HR只有很少工作交集,但更侧重雇主品牌,员工多元化等价值主张等。

二、HR 的工作价值是什么?

我们从两个角度简单谈谈HR的核心价值。

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

从全球人力资源的五个历史发展阶段看:

(1)工业革命的人力资源——提高生产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意味着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管理职能逐步从生产线独立出来,人力资源职能也渐渐成为一个细分工种。

英国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源历史始于十九世纪末期,当时作用非常简单,一员工考勤和发放福利;二从道德上,保护妇女和童工,目的也是帮助提高生产。

从十八世界工业革命直到二十世纪初科学管理革命,可以说,这个阶段的人力资源职能核心作用都是——提高生产。

当然,这个基调一直持续到今天的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体企业。

(2)两次世界大战的人力资源——与工会斗智斗勇

一战后,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工会是许多大公司生产线管理的一部分,如果工厂想要实现高效率生产,企业必须与工会达成协议,西方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从此开始与工会斗智斗勇。

这个阶段的人力资源,更多的被大家理解为人事管理、劳动力管理,主要作用是处理劳资关系、员工福利。

二战期间,战争引发的招聘热潮催生了对招聘和选拔专家的需求,公司还得实施新的工作评估程序,并使其薪酬程序系统化和正规化,这都给人事职能发展提供机会。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许多大型企业仍然没有任何有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几乎每个大中型公司都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据调查,美国大学的当时人力资源相关课程的四门核心课程是:劳动经济学、集体谈判、人事管理(劳资关系)、劳动法,核心课程是劳资关系。

(3)冷战时期的人力资源——工作转向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通用汽车、IBM等大型企业的崛起为标志,中层人员、白领技术人员不断壮大,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更加系统化、集中化的人事实践。

这个时期,学者将工业心理学、人际关系理论开始应用到人力资源领域,梅奥发现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员工获得的物质,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巴纳德强调——员工不应是组织的“工具人”,组织应该为满足员工的需求而做出努力。

在“人际关系运动”影响下,随着工会运动50年代末开始下降,集体谈判变得常规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重点从从工作转向人。

但是,人力资源越来越少的接触战略性的商业和就业政策,过于专注于各种人事活动的战术管理。久而久之,人事职能被视为管理层级中的最低层级,成为低级管理人员和职员的工作场所。

后来管理大师德鲁克,当时就将“人力资源职能”描述为“一部分是办公室职员的工作,一部分是家务工作,一部分是社会工的工作,还有一部分是‘工作人员的工作’,以领导或解决工会的麻烦。”

(4)全球化时代的人力资源——合规性与危机感

随着全球化和企业相互竞争,企业时而缩小规模、时而扩张甚至关闭,人力资源与工会成员谈判在所有工作中的重要度在下降。反而是企业内部冲突呈现多元化、个性化。

人力资源开始诞生并发展新的职能,比如让员工接受新的工作方式、换岗培训等,并尝试引入新的绩效管理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

70年代,随着政府就工作场所条件和就业实践立法越趋严格,比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加快出台了有关招聘,裁员,薪酬和保护的法律规定,人力资源要合规性。

80年代,开始出现了外包行业,企业很多非核心的职能开始外包,人力资源第一轮危机感扑面而来,因为人力资源被不少人视为财务开销(成本中心、非核心部门)。

90年代,人力资源部门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因为人力资源自己所要求的技能与企业管理需求差距明显拉大。例如,英国航空公司当时开始将其大部分管理活动转移到生产线管理部门。

这个时候,尤里奇等学者站出来,说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寻求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更接近商业决策以发挥战略性和长期影响力。

处于变革先锋地位的公司,开始利用新兴的组织模式,寻求效率和改善客户服务,以推出新形式的人力资源组织结构(三支柱模式),进入HRBP新时代。

(5)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更多元化

从进入新世纪,得以互联网技术加持,企业出现很多新商业模式,管理革命也是一波一波的。

在传统的生产型公司,人力资源的工作职能早就从员工福利扩展到招聘,劳动关系,培训和人员发展,并尽可能在生产效率最大化与员工满意度中寻求平衡。

在高速发展的科技型公司,市场竞争加速,业务挑战越大,变革动力越强,人力资源不断的尝试做组织变革和角色变革。

这个阶段的HR要兼顾的领域越来愈多——“满足员工诉求、满足业务与组织变革、还要与社会发展同步”,三位一体。

总之,HR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同阶段担负不同的作用、使命。

2、从HR的角色变化谈

尤里奇在1996的时候,提醒我们说——不要沉迷HR模块的分工、HR具体做什么,强调HR要有业务导向、结果导向,提出HR要有新的四个角色,后来这个进化为HRBP。

我们写过“HRBP在业务低谷的三个角色”文章,提出核心观点:

(1)HR要成为“黑夜中”的守望者

HR要守护什么?

一是业务的健康,比如业务出现下滑,HR要主动下一线,全力以赴展开“南泥湾大生产”;二是组织的健康,要成为组织价值观传承者和捍卫者,适时开展“整风运动、阳光职场行动”。

(2)HR要成为“会放火”赋能者

HR如何成为赋能者?

当组织面临变革,HR并不是像“飞蛾”到处扑火,要有能力在“病灶”去“放一把火”;同时也要成为“点亮者”,在业务寒潮,士气低谷,像一把火炬,照亮大家,给人希望和力量。

(3)HR要成为“有温度”的小棉袄

HR如何成为小棉袄?

一是做员工知心人,负责员工成长,倾听心声,帮助员工调整状态重新出发;二做团队的温度计,能观察、会诊断团队氛围,感知业务需要,及时干预,打造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综合一下,HR的价值,不应局限在HR工作本身的,可以落脚到:

1、员工成长(以人为本)——让员工享有尊严的工作。

2、组织发展(以业务为根)——打造美好组织,赋能业务发展。

3、社会可持续(以人民为中心)——为社会创造价值,管理向善。

网站声明:本文,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