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刚才地震了吗? 20分钟前河北刚刚发生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3日1时49分在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8.35度,东经113.73度。
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630米。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20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历史地震分布如图。
本次地震周边5公里内的村庄有龙江沟、南桃杏村、北桃杏村、石盆沟村、西王庄村、笛子沟、东村、湾子村、南盘石村、泉底下,20公里内的乡镇有小觉镇、下口镇、杨家桥乡、下槐镇、北冶乡、古月镇、营里乡、孟家庄镇、西柏坡镇。
震中距山西盂县40公里、距平山县41公里、距井陉矿区43公里、距山西阳泉郊区47公里、距井陉县51公里,距山西阳泉市56公里,距石家庄市77公里,距石家庄市74公里。
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西与全国煤炭基地山西省接壤,东临省会石家庄市30公里,距首都北京260公里,是国家批准的环京津、环渤海开放县之一,是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辖县,中国小水电试点县之一。平山县2010年面积为2613平方公里,人口46万,县府驻平山镇。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
山西历史上的大地震
从远古至今,有史料记载的山西境内及边界附近发生过5级以上的较强烈地震一百二十余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1次,7—7.9级5次,6—6.9级14次,5—5.9级百余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省境内发生过的较强地震记载为1991年,忻州地区5.1级地震,大同—阳高地区5.8级地震,1999年,大同—阳高地区5.6级地震,2002年,太原地区4.7级地震,2003年,临汾洪洞地区4.9级地震。
从史料看,临汾盆地地震活动强度最大,1303年洪洞赵城和1695年两次7—8级大地震均发生于该盆地。4次7—7.9级地震均发生于忻定—灵丘盆地。绵延不断的小震群多发生于太原盆地,其余分布于昔阳、和顺、灵丘、代县、天镇、运城等处。
山西历史上7级以上的大地震
1.北魏延昌元年原平——代县地震北魏延昌元年四月二十 (512 年5月21日),原平——代县间发生7.5级地震。这是山西省境内历史记载的首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魏书·灵征志》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杀5310人,伤2720人”。
2.宋景祐四年定襄——忻州地震
宋景祐四年十二月初二 (1038 年1月9日),定襄——忻州一带发生7.25级地震。32308人死亡,5600人受伤。太原西南晋祠附近悬瓮山上的悬瓮寺遭到毁坏而废弃。
3.元大德七年洪洞赵城地震
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1303年9月17日)洪洞赵城一带发生8级地震。这是中国根据历史文献确定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此次地震给平阳路、太原路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关于这次地震的死亡人数,吉县《大帝庙碑》所记“河东地震,压伤者二十余万人,屋之存者什之三、四”。万历《临汾县志》记“于时死者二十余万人,祸甚惨毒”。《元史·地理志》记载,当时太原路辖二十余府州县,包括今太原市、晋中、忻州和吕梁地区的大部,人口为155321人,平阳路辖五十余府州县,包括今临汾、运城、晋东南地区的大部和晋中地区部分,人口为270121人。两路合计共有人口425441人,这次地震的死亡人数约占人口总数的50%,极震区各县高达70%。孝义县贾家庄元墓砖壁上的题记称“倒尽房屋,土平,人民均死无人埋葬”。由于灾情惨重,元成宗铁穆耳发钞九万六千五百锭,遣使赈济,伊免差税,开放山场河泊,听民采捕,以渡灾年。当时的元朝皇帝在震后把“太原”改名为“襄宁”,把“平阳” (今日的临汾)改名为 “晋宁”。
4.明天启六年灵丘地震
明天启六年六月初五(1626年6月28日),灵丘发生7级强烈地震。震中区位于灵丘。据康熙《灵丘县志》卷二记载,地震时,灵丘“全城尽塌,官民庐舍无一存者,压死多人,枯井中涌水皆黑”。
5.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崞县(原平)地震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初五(1683年11月22日),崞县发生7级强烈地震。时任山西巡抚的穆尔赛奏报,太原府所属15州县,以代州、崞县、繁峙灾害最重。崞县庐舍房屋被毁坏6万余间。
6.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临汾地震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1695年5月18日),临汾发生8级强烈地震。震害极为惨重。清代档案和地方志中记载,当时受灾的有临汾、襄陵、洪洞、曲沃等28州县,灾害较重的有14州县,死伤五万二千六百余名(实际死伤人数还要更多)。有人在其诗序中说,临汾、襄陵“城郭房舍存无二三,居人死伤十有七八。更可惨者,斯时之烈火烧天,黑水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