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最后一课老师告诫学生接受平凡,大学最后一课老师告诫学生接受平凡的生活

正文摘要:

“同学们,你们即将离开校园,但一定要记住:无论走到哪儿,无论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平凡的岗位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工作、学习,再忙,也要记得好好吃饭……”华中农业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学校荟园食堂三楼餐饮窗口的服务员李倩。李倩的致辞让网友直呼“接地气”,“好好吃饭”更是戳中了不少人的泪点。不仅华中农业大学,今年好几所高校都将后勤人员请到了毕业典礼,让他们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与毕业生们告别。在内蒙古工业大学,食堂厨师、校园保安、卫生室医生应邀为优秀毕业生颁奖。西安欧亚学院则邀请宿管阿姨参加学生毕业典礼。大学最后一课老师告诫学生接受平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同学们,你们即将离开校园,但一定要记住:无论走到哪儿,无论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平凡的岗位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工作、学习,再忙,也要记得好好吃饭……”华中农业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学校荟园食堂三楼餐饮窗口的服务员李倩。

李倩的致辞让网友直呼“接地气”,“好好吃饭”更是戳中了不少人的泪点。

不仅华中农业大学,今年好几所高校都将后勤人员请到了毕业典礼,让他们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与毕业生们告别。

在内蒙古工业大学,食堂厨师、校园保安、卫生室医生应邀为优秀毕业生颁奖。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毕业典礼

西安欧亚学院则邀请宿管阿姨参加学生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的仪式感越来越强,既是一次庄严的道别,也是庄重的最后一课。高校在努力创新,让这最后一课变得更加隽永深刻。与邀请学界大佬、知名校友致辞相比,请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为学生服务的后勤职工参与毕业典礼,不仅在形式上别出心裁,而且也特别具有教育意义。

如果说请那些被贴上了“成功”标签的学界大佬、知名校友为毕业生致辞,是希望毕业生们聆听前辈的做人之道、成功之道,希望毕业生们以之为榜样,追求卓越,那么把后勤职工请到典礼现场,则是给毕业生们另一堂人生之课,告诉毕业生们学会与平凡共舞,而这可能是人生常态。

毕业生中最终能够成为行业佼佼者,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终归是少数,多数人都要学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自己。

一所大学,是一个社区,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既有教师,也有学生,同样离不开为师生服务的广大后勤人员,他们是大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他们的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将无法开展。

广大的后勤职工既是学生们成长的见证者,也是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支持者,功劳薄上理应有他们的一份。看见并肯定后勤职工的付出和贡献,是对他们的劳动价值的肯定,能激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更用心服务师生,也有利于引导毕业生们树立平等职业观——职业无贵贱之分,再不起眼的岗位也能绽放风采,都值得尊重。把后勤人员请上毕业典礼所传递的职业平等观,显然是其他课程所不能及的。

大学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使命,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前,其甚至有很强的精英属性。但即便是精英,也要懂得尊重和善待平凡的劳动者。或者说,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善待他人、关怀弱者,也应该是精英的基本素养,否则终究不过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就如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20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对新生的勉励:“读懂生命意义,需要涵养关爱他人、心念苍生的情怀;构筑美好社会,需要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需要秉持关怀弱者的立场;成就人生理想,需要有兼济天下的志向,需要有躬行不辍的作为。”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更在于胸怀之大,在于人文之胜。请食堂“大姐”、宿管阿姨、厨师保安致辞,为优秀毕业生颁奖,让公众看到了大学的人文情怀,感受到了大学的人文温度,这既是给毕业生的重要一课,也能够外溢出来,给全社会传递一个鲜明的价值导向。

来源:光明网

大学最后一课老师告诫学生接受平凡相关阅读:

北大教授丁延庆:接受孩子的平凡,是一种智慧

01

成都49中监控视频公布后,我们终于等来了16岁男孩小林的死亡真相:自杀。

警方提供40秒的视频里,他坠亡前的活动轨迹,被一一还原。

在那半个小时,小林独自在学校无人的地方四处游走,在空荡的水泵房反复割腕。

最后爬上实验楼5楼平台的栏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可从去年6月开始,他与QQ好友的聊天记录里,总是出现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话语。

还曾写下:“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

而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他的父母对他的了解就是成绩不错,性格开朗。

可孩子可能早就生病了,生了情绪上的病,父母却一直不知道。

别用你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

我们做父母的如果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压力,我们如果早一点接受孩子也可以是平凡的,是不是就不会做出太多过分的鸡娃行为,让孩子在快乐中度过自己的学生时代。

有时,静等花开,也是很好的,父母相信孩子未来一定是幸福的,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就不会焦虑,不会为此做出过激反应。

02

有一故事,叫《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这是一个母亲讲她的女儿的故事,她的女儿在学校每次考试,都考23名,她们班一共50人,她就是那不上不下的中等生。

父母为了帮她把成绩赶上去,给她报了各种补习班。

孩子的周末在各种补习班中度过,直到生病挂水,还在做各种作业,就这样一学期忙下来,孩子却考出了以前从没有过的32号。

小脸也瘦了一圈,一听说考试就厌食、失眠、冒虚汗。

父母只好放弃对她的拔苗助长。给她恢复以前的作息时间,给她把以前的兴趣班剪纸班也重新报上。

有一次班主任跟她的妈妈的说,班里出了一件奇怪的事,今天的语文考试中,有道附加题,你最喜欢你们班上哪个同学?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全班除了你女儿以外,所有的人都写了你女儿。

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跟女儿说:“你都快成为英雄了。”

她认真地跟我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

母亲在这一刻被女儿深深打动了,多少人年少时梦想自己要成为英雄,而长大后却成为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

母亲忽然觉得,自己的女儿,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又何妨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呢。

是啊,我们的孩子如果在漫长的岁月中,安然得过着自己想要生活,就算平凡普通又何妨呢。

03

最近北大教育学院的教授丁延庆在网上大火。他的那句“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更是深入人心。

丁教授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甚至被称为“神童”因为他六岁就能把新华字典背下,大学考上北大,又进哥大深造,在哥大获得教育学博士,后回到北大教书。

而他的爱人同样是北大的高才生,就这样一对高智商夫妻,一个还是教育界的人才,却教不好自己的女儿。

最后教授只能说出:“你不接受能怎样?她就这样,这是天道,你不认命不行。”

丁教授接受了女儿可以是个平凡的人。他现在更愿意采取一种“怀柔”政策。

相比于成为人上人,他现在更期待女儿成为一个善良幸福的人。

在鸡娃相当严重的今天,丁教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接受孩子的平凡是我们和孩子一起走上幸福道路的开始。

接受孩子的平凡,是一种智慧,是每一个父母早就应该学会的功课。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不管怎样的人生,都是很精彩的:“就好比我们到了电影院,不管进去哪个放映厅,都有精彩的故事。”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