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SOHO实地看厂经验分享

作为一个正在创业的实践者,我写的文章完全基于自己当下的经历和思考。


为了更系统地分享自己的创业感悟,以后的每月末我会单独写一篇总结(拖延症总会在下月初写完)。你们也可以从我最新的经历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客户情况


第一个月了解产品整理产品图片和信息。


第二个月上传产品,谷歌网站上线。


第三个月上传产品,阿里平台上线,月底,通过RFQ成交第一个俄罗斯客户。


本月一共成交4个新客户,5个老客户返单,成交金额共计$3086。


新客户1个RFQ,2个主动发邮件+社交平台等找的,1个谷歌询盘。


100个苍蝇肉加起来也未必抵得上一只大鸡腿,所以我的业绩增长得这么慢,不是找不到肉,而是拥有的大鸡腿太少。


客户分这么几种类型:


start-up business 客户少,要求杂,订单量一般不大;


end user量不大,对产品要求高,希望能一站式采购;


小的distributor恨不得每种产品都找到若干家工厂一直压到最低价,这种敬业精神我真的很佩服。


大的distributor分市场,有的价格要求很低,供应商争先送上低价,渴望垂怜一单。


有的利润空间大,要供货能力强和配合能力强的供应商,能抢先拿下这种优质客户就是赚到。


为了离目标客户更近一些,我每天绞尽脑汁地研究客户的网站。


从官网,我能找到目标公司的关键人,看他们公司外观,看他们雇员人数,看他们往年的利润,看他们的推广平台,他们的主营产品。


越看他们越是我的鱼,只不过现在先在别人的池子里养养。


除了看客户网站,我还会基于目标distributor网站上的产品去选一些新品,更新目录。


一份详尽的目录比一个花里胡哨的网站更显专业,感兴趣的客户是真的会研究我的目录,比较我和他现在供应商的差别。


客户跟我说得越多,我获得的信息越多。


从接待客户上,我花了更少的时间提供了更快速和专业的服务。


刚做这个行业,什么都答应替客户去找。找得次数多了,也明白什么产品小众,在市场中极少能找到,也清楚供应商的定制能力。


现在遇到做不了的订单,我会礼貌地拒绝客户,并再次说明我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而我能提供的产品,都制作了对应的英文价格表。


终端客户,直接发送目录和价格表请其挑选,这样我们都不必多费时间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沟通。


这种沟通方式的改变是由于我作为采购找工厂询价的时候,非常反感不能及时给反馈的供应商。


大部分工厂都很忙,需要主动跟进我能理解,但还有一种人回复我可以做,但绝不报价或者回复后续消息,甚至下次你找他询价,他会能忽视之前的消息继续说能做,然后不报,我严重怀疑他在侮辱我的智商。


推己及客户,及时的反馈一定会使他们感谢你节省了等待的时间,不管你能做或者不能做。


探访供应商的准备工作


我从一年多的出差探访工厂经历,为大家总结了一些经验。


刚做这个产品时,工厂的同事带着我去和其他工厂的人聊。他做内贸经验丰富,人们非常愿意和他聊天,我大部分是坐在一旁安安静静地听他们对市场和同行的观点。


虽然对产品不了解,问不出什么专业的问题,但是实地看工厂规模和仓库还是为我筛选出了几个一直在合作的供应商。


如果大家刚做外贸,或者想做外贸,对产品了解得不多,我建议:


1. 参加行业展会,这是了解供应商信息最快最真实的渠道。把一堆产品目录拿回来,各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目了然。


2. 对于想合作的供应商,先建立一个供应商信息表。


把这个表格当作一个背景调查表,用你所有的工具建立一个工厂画像。


首先,验真他们告诉你的信息,确认他们是工厂还是贸易商。


我的方法是通过企查查和天眼查,看他们的经营范围,有生产制造字样的就是工厂。


工厂也分很多种,有单独环节加工,租个小门市摆两台机器就能接加工活的也叫工厂,只不过和你想合作的工厂有所差别。


工厂规模大小,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实地探访,眼见为实。


其次,要看工厂是否有自己的外贸公司。你可以在展会上直接问,一般工厂不会隐瞒,因为有出口经验证明他们的产品适合国外市场。


然后,你就继续追问,他们的产品主要出口哪些国家。XX国家选择比较多的产品是什么?得到答案后,在目录册上直接写明。


聊完之后,你还想知道这家工厂的外贸公司做得怎么?可以用他们目录册上的英文公司名在谷歌上搜索,看阿里做到几星,SNS平台(Youtube, Twitter, Linkedin, INS, Facebook, Tiktok)粉丝多少。


外贸做得好,说明他们产品会好卖,你要担忧的是如何达到起订量换成自己的品牌,以及如何避开和他们的价格战。


最后,记录下工厂地址,在众多工厂中为自己规划看厂路线。


Tips


——两人成行,这是跑市场比较有经验的同事给我的建议。


一个问题说给不同的人去思考,会有不同的角度,一种产品一种场景也是这样。当你和同伴一起去,他(她)绝对能问出你想不到的问题,但那个答案很可能对你有用。


如果你是一个年轻的女生或者男生,建议找一个看起来更成熟的同伴一起去。在大家经验都不多的情况下,一张长得像老板的脸太重要了。


我本次去和那些陌生的供应商聊天,纯粹靠着产品经验和他们聊或者故意说自己从外地远道而来找供应商,然后他们就会觉得我一个女生很不容易和我多聊几句。如果我同事去的话,不用太多话,就能直接被带进老板的茶室坐下聊。


——再次探访合作过的供应商!


我之前觉得已经了解规模,并且合作起来的工厂没有必要再花时间专门跑一趟。


其实这是惰性。


谁最有可能给我们最多的信息?当然是合作过的供应商。并且,当你和他们只在线上沟通,有很多信息是不会展开说的,比如他们最近在研究的新品,比如他们别的贸易公司客户最近在买什么,改成什么包装。


所以,我强烈建议把合作过的供应商放在你的探访名单里。


——拥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


如果你是要了解产品,多跑工厂,跑得越多印象越深刻,实在不行买几个样品放在家里自己研究。


如果你是找某个小众产品的供应商,多询问,请你认识的工厂帮你推荐。我找过太多产品了,如果客户找,那么市场中一定是有的,只不过看这款有没有被市场淘汰。


——尽早考虑自己的样品间展示和品牌定制。


现在市场中的大客户和小客户都很在意自己的品牌。


在和工厂沟通时,可以把品牌定制作为一个话题。包装盒上贴有设计感的标签,一个不过几毛钱,这叫品牌定制。


把logo和客户公司信息印在产品上,包装设计成客户要的彩盒,这也叫品牌定制。


区别就是成本和起订量。


把这一点提前了解清楚,方便后期给客户选择。


外贸原力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